各位領導、同僚、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來自眉山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的袁濤,非常榮幸能參加省同城化辦舉行的以營商環境建設為主題的“原汁原創講臺”活動。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擁抱同城化發展 共建一體化標準”,以下發言如有不正之處,請大家批評指導。
眾所周知,營商環境是一個城市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內容。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營商環境的改善和優化,習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性,并對優化營商環境提出新要求,強調要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近期,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召開,確定了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一體化;以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為引領,推動優質公共服務和生活服務一體化;以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為引領,推動成德眉資市場一體化,打造內陸地區營商環境最優區域,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發展。
一、成德眉資同城化基本概況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經濟振興的沃土,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成都是省內的標桿,在2020年第二屆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高峰論壇上蟬聯“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桿城市”獎;在《環球時報》主辦的首屆環球城市招商引資推介大會上獲得“2020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第一名和“2020中國十佳外商投資最滿意城市”稱號;自2013年以來,成都已連續八年穩居“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第一名,在最具幸福感城市評比中也連續十年排名第一。
為進一步壯大主干、做強極核,在成渝地區形成東西呼應、相向發展戰略格局的重大戰略舉措,省委決定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如果說加快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先手棋,那么成德就是先手棋中的“先行軍”,成眉就是先手棋中的“舉旗手”,成資就是先手棋中的“新引擎”,最終都會構建成為成都都市圈的“一盤棋”。要想下好、下活這盤棋,則需要在座的各位共同努力、密切配合。
在德陽,20余家醫療機構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省人民醫院、西部戰區總醫院等開展深度合作,開通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定點醫藥機構1644個,實現省內跨市(州)和市域范圍內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一單制”即時結算。
在眉山,成都益州大道南延線、梓州大道南延線和金簡黃快速路與眉山均實現連通,眉山東部新城與成都東部新區的林棲大道和絳(jiang)東大道連通,“天府號”動車組每天往返成眉兩地,拉開了成眉鐵路“公交化”的新進程,動車開行數量達到每日80列次,成眉工作日日均流動人口12.3萬人,周末甚至達到了19.7萬人。
在資陽,84所學校與成都學校結對共建,也構建了對接省級龍頭醫院的四級遠程醫療體系,兩市8000余家醫藥機構開通異地聯網結算;“資陽市民云”正式上線、共享成都11類公共服務,當地市民可以享受到“公積金查詢”“汽車火車購票”“掛號就醫”“文化天府”等省級下沉、成都共享的成資同城化服務。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成德眉資同城化、“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如此多的政策賦能,也對四市的體制機制、營商環境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
二、眉山主要做法及創新亮點
“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近年來,眉山市緊緊圍繞“建設環成都經濟圈開放發展示范市、現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的發展定位,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對標國際一流、國內先進、省內標桿,外學北上廣、內學成綿遂,不斷提升全域營商環境,配套出臺了《眉山市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眉山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9-2020年)》《眉山市損害營商環境行為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眉山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2020年工作任務清單》《眉山市營商環境指標提升專項行動方案》《眉山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績效考評試行辦法》等系列文件。其中,今年以市委辦、市政府辦名義聯合印發、重磅推出的《2021年眉山市創建一流營商環境工作方案》,緊緊圍繞開辦企業、辦理建筑許可等18個營商環境測評一級指標,以“互聯網+政務服務”為技術支撐,加強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加快推進應用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在優化營商環境中以實施“眉山速度”“眉山服務”“眉山成本”“眉山誠信”四大示范工程為重點任務,堅持創新改革,最大限度委托服務事項、削減辦事材料、壓減辦理時限,制定優化提升舉措,細化成88個二級指標任務、255項工作措施,形成分管市領導親自抓、牽頭單位負總責的工作體系,最大限度的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下面,我重點匯報一下四大示范工程的具體內容。
(一)“眉山速度”示范工程。以一個事項一個部門最多一次審批為原則,進一步取消審批事項,審批環節做“減法”、審批效率做“加法”,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監管把服務企業和群眾的事情辦好。一是開辦企業類,將“企業登記(含社保登記、公積金繳存登記)、印章刻制、申領發票”3個環節合并為1個環節;開辦時間由8小時壓縮到現在的4小時,并力爭在今年年底實現2小時以內辦結。二是通過“紅色代辦” “容缺受理”“多評合一”“聯合驗收”等改革,將工程建設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全過程審批時間從原來的120個工作日縮短到90個工作日以內。三是不動產登記事項實行“126”辦結模式,即受理后,查封登記即時辦結,補證換證、注銷登記等事項1小時辦結,變更登記事項2小時辦結,首次登記和轉移登記事項6小時辦結,所有類型的登記事項最長不超過6小時辦結。遠快于省內其他市(州),充分展示一流營商環境的“眉山速度”。
(二)“眉山服務”示范工程。以“互聯網+政務服務”為技術支撐,推進“一窗進出、一網通辦”,實現8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一窗分類辦理”。一是聯合印發《成德眉資政務服務同城化無差別受理工作方案》,圍繞婚姻、生育、就業、社保、養老等高頻服務事項,設立“成渝雙城、成德眉資、跨省通辦”服務專窗,實現成德眉資“跨市通辦”55項、“川渝通辦”173項、“跨省通辦”132項,眉山各區縣與重慶、成德資部分區縣已實現縣域互辦事項300余項,與重慶潼南簽訂《政務服務一體化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合作協議》,明確跨區通辦、數據共享、開設成渝服務專窗等4項合作重點。二是依托成都“天府市民云”服務架構設立眉山市民云站點,與成都市民共享婚育嬰幼、民生保障等生活服務及物業、家政等社區服務。三是踐行真心、用心、精心、熱心、耐心的“五心服務”,推動高頻事項“掌上可辦”,實行“一次告知、一表申報、一窗受理、一次辦成”,確保今年年底,我市依申請類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100%,“全程網辦率”達90%以上,“最多跑一次”不低于95%,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眉山服務”。
(三)“眉山成本”示范工程。頂格落實國家和省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通過政府收入做“減法”換取企業效益做“加法”、市場活力做“乘法”,將全市企業實繳稅費總額占企業商業利潤的戶均百分比降低至50%以內。一是嚴格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公布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的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清單。二是對中心城區工業企業使用水表口徑DN50以下的,實施免費無外線工程接入,并逐步擴大“三零”服務范圍。三是免費為新開辦企業提供一套印章,免費寄遞營業執照、印章、稅務發票等辦件結果,免費復印資料,免費提供稅控Ukey服務;截止目前,全市為新開辦企業免費刻制印章直接節約成本848.94萬元、節約免費郵寄成本116.6萬元、節約免費打復印成本24.3萬元,以較低的“眉山成本”吸引市場主體到眉山投資創業。
(四)“眉山誠信”示范工程。持續推動眉山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市場主體信用為核心的市場監管機制,加快推進政府和企業信用信息的歸集共享、開放公開。一是將信用承諾納入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實施信用約束和聯合懲戒,推進實施市場主體信用積分管理模式,企業對政府政務誠信度滿意率達到100%,城市綜合信用排名指數進入全省前7。二是對市場主體進行智能化綜合性信用積分評價及分類分級,推動信用信息在市場準入、信用貸款、辦理建筑許可等領域廣泛應用,探索為“守信者”提供“容缺受理”“綠色通道”等便利措施。三是今年底納入全市商務主體誠信檔案的企業數量占全市登記注冊市場主體的比例不低于85%。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眉山市通過一系列刀刃向內的創新改革舉措,榮獲“全國政務服務突出貢獻獎”“2020年度全國政務服務創新獎”“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助力復工復產先進單位”“2020年度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先進集體”“四川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最佳推廣獎”等省級以上表揚16次;領先提出“為新開辦企業免費刻制印章、免費寄遞服務”的先進做法、青神縣“首違不罰”的先進做法、丹棱縣“九步工作法破解奇葩證明”的先進做法被納入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典型經驗推廣。
三、主要存在的問題短板及建議
(一)營商環境測評結果還不夠理想。在2020年全省的營商環境測評中,成都市毫無懸念的繼續排名全省第1,眉山市略有進步的排名全省第八,但未能進入全省第一方陣,雖然較2019年測評結果提升了6名,但離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前五目標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單位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在我市建設開放發展示范市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大局觀、責任感不強,沒有把各項業務工作放到建設營商環境高地的格局中去謀劃和推進,未深入研究吃透指標內容。二是主動創新改革的意識欠缺,只側重于完成本單位任務,沒有把二級指標細化分解明確到責任單位并加以督促提升。建議:一是黨委政府應當自上而下樹立營商環境工作的重要性和權威性,要提高到信訪維穩、環保督察、脫貧攻堅的政治高度,更要深刻認識到營商環境與GDP成正比關系。二是各項任務分工要科學、合理、詳實的分別明確到每個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避免相互推諉、扯皮現象發生。
(二)成德眉資統籌協調還不夠全面。成德眉資四市之間營商環境建設水平參差不齊,發展不均。各市 “單兵突擊”問題嚴重,沒有形成四市“一盤棋”整體推進的格局。結合“一網通辦”下百日攻堅行動數據共享問題來說。一是部分行業部門專網未與省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實現系統對接,部門之間橫向交互率低,系統數據接口標準不一、電子證照數據共享互不兼容。二是成都市有部分自建的獨立系統,如工改系統;其他三市鑒于政策支持、財政資金等原因,無法匹配。建議:一是以“成德眉資”同城化為基礎,建立四市信息互聯互通機制、每季度分地區經驗交流座談會機制、政策引領和傾斜共享機制等,充分發揮成都“傳幫帶”的積極作用。二是進一步完善并依托四川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功能,實現更多的異地通辦,行政審批跨市域“無差別化”辦理,探索實行政務服務同城化“一網通辦”,統籌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天府市民云服務。
(三)容錯免責機制還不夠健全。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需要大膽創新,但與現行法律法規等制度性的政策文件之間會出現不匹配、不和諧的矛盾。雖然《四川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第九條有“在探索創新中出現偏差失誤或者未能實現預期目標,但未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可以予以免除責任或者減輕責任”之規定。但這太過于綱領性和方向性,具體來說不夠細化,實操性不強,沒有明確的界定標準和范圍。比如“辦理建筑許可”指標,省住建廳明確告知低于18個環節是違規的,但在測評中使用前沿距離法時,全省最佳有減到8個環節的,住建部門可以搬出一堆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說環節材料減不了,且上位法優于下位法,要追責等。當前法治環境相對改革而言具有滯后性,修改法律法規又是非常復雜和漫長的過程,阻礙了改革前進的動力,這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部門及工作人員改革的深度和決心。建議:省級以上針對創新改革出臺具體可細化、可操作的容錯免責類法規規章或規范性文件,讓基層敢于改革、大膽創新。
朋友們,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決策部署,我們要堅決擁護和支持!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堅持:共同推進一網通辦,打造務實高效的辦事環境;共同破除行政壁壘,打造穩定公平的市場環境;共同營造協同機制,打造活力開放的投資環境;共同實施聯合監管,打造公開透明的法治環境;共同推進普惠創新,打造共享包容的人文環境,為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添磚加瓦、再創輝煌。
發言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