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6日-3月12日
文明的種子正在成都生根發芽。 巧合的是,上周無論是一系列專項活動還是偶發的新聞事件,都聚焦城市文明這一關鍵詞。在全市衛生大掃除中,城市的“顏值”和“里子”雙雙提升,精細化治理讓城市生活更有溫度和細節。在廣泛傳播網絡熱議的大風天救人事件中,市民的英勇和仗義為城市的文明增添了一道光。 通過專項活動為城市文明“強基”,在凡人善舉中為城市文明“賦魂”,成都正在雕琢城市的文明細節。更要看到的是,做出努力的更多是多元參與、主動作為的市民,他們是擦亮城市文明底色的主角。 3月11日起,成都全市開展衛生大掃除。許多社區工作人員、居民、學生、企業職工化身志愿者,走進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獨居老人的家里,美化、亮化、凈化城市環境。 在青羊區包家巷81號院,院落住戶和社區網格員一起清理門前、樓道的雜物,老舊院落墻上的“牛皮癬”被刮得敞亮通透;在錦江區龍舟社區,黨員志愿者清理亂停放的共享單車,居民們也自發清理自家的陽臺、花池;在高新西區西園街道,企業職工和周邊商戶都主動加入,盯緊衛生死角,共同改善社區、街道環境;錦江區得勝街社區還迎來一批少先隊員,他們走進孤寡老人家中,幫助老人打掃衛生的同時還陪著老人說說話、聊聊天,開展助老幫困的志愿服務…… ▲高新西區西園街道,志愿者正在工作 “在這場全民的行動中,城市的環境衛生質量可以在全民的監督、全民的參與下得到提升,”武侯區人大代表余華文在參加活動后表示,“希望更多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到行動當中來?!?/span> 其實,成都開展家庭、社區和單位等環境衛生大掃除,本質上是一場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提升行動,不僅扮靚著城市的顏值,也從小處著手不斷鍛造城市的“繡花”功夫,涵養城市治理的“內功”。在這場全民參與的大掃除中,鏡頭對準的不是锃亮的城市會客廳,反而是街角的垃圾桶、樓道的雜物間、小巷的共享單車,雖不起眼,卻關系著每個普通市民的居住環境和感受。這“一針一線”,補的是城鄉環境的短板,繡的是人民城市的里子。 ▲小手牽大手,一起學雷鋒,親子志愿者走上街頭開展文明宣傳 這份精細,還體現在手段的創新和對民意的回應上。 長期以來,對于非機動車、行人交通違法,由于缺少有效的制約手段和管理措施,使其久治不愈,形成“頑疾”。許多人對于闖紅燈、逆行,甚至跨越道路隔離設施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3月11日起,成都交警依托智慧蓉城、智慧公安等科技手段,創新推出的“非機動車和行人不文明交通行為精準勸導系統”正式上線運行。經過前期測試,該系統可以實現對電動自行車無號牌、駕駛者不戴頭盔,非機動車侵走機動車道、在人行道騎行,以及非機動車和行人闖紅燈等七大類行為的精準分析并實施文明勸導。對系統篩查出的不文明交通行為,經過后臺人工審核程序,成都交警將“點對點”對當事人發送文明交通勸導短信提示。 順應城市治理智能化趨勢,新技術的應用讓文明前置,從源頭上培養了更多具有安全意識和文明素養的市民。 目前,成都還在開展市容秩序和占道施工圍擋專項整治。從臨街商戶占道經營、流動商販占用盲道到無證違占違挖、臨時通道品質差等直接影響市民出行安全及城市整潔有序的問題,都將進行集中整治。市民的“槽點”、民生的痛點,都是專項整治行動的目標。 以精細化、智慧化提升城市的治理水平,以民聲民情民意去找到治理的落腳點,“強基”擦亮了城市的文明底色。 如果說整潔的市容市貌、高效的治理效能是文明城市的底色,那么生活在城市里常常展現出仗義和有愛的市民,則為城市又增添了一道風光。 3月9日,春熙路,一女子低血糖暈倒。外賣小哥看到后毫不猶豫放下手中外賣跪地救人,一邊向店家要來糖水喂食一邊掐人中施救。確認女子蘇醒后,小哥又拎著外賣沖進人群,只留下奔跑的身影?!芭鷳撌且豢跉鉀]上來就倒了,那個小哥能做這件事,我覺得很偉大?!备浇啼佒槿苏f。 3月11日晚,成都市氣象臺發布大風藍色預警信號,罕見的大風吹倒行道樹、吹飛塑料棚。青羊區西月城街公交站,站牌被風刮倒,壓住等車市民。大風中,周邊市民紛紛逆行奔來,喊著“1、2、3”的口號,合力抬起站牌將人救出。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得到廣泛傳播,有網友評論說,這是“大風里最感動的事?!?/span>“文明友善的成都人再一次溫暖了寒夜!” 從生死營救的“三環英雄”、挺身而出的成都“六勇士”、破門救火的好鄰居,再到上周出現的兩次救人之舉,成都人的暖心故事頻頻登上熱搜,感動全國。平凡的成都人已將文明浸潤在日常的言行舉止中,城市已將文明新風嵌入肌理。 一次次的偶然,是因為有著城市精神蘊藏的必然。在這座城市里,有一些人、一些隊伍,長年行善堅守,如同一盞盞長明燈,照亮他人、溫暖自己。 82歲的張嬢嬢,18年如一日事無巨細地關照著長城社區琴臺路五號院的每一戶居民。她的工作日記上,詳細記錄著小區內每一戶居民的情況。住戶有什么需求,需要哪些幫助,人員有哪些變動,她都了如指掌,住戶有麻煩她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幫助解決。作為小區院落自治的小組長,她已經無償工作了18年,小區內車位緊缺,她甚至讓出了自家車位,用于小區居民停放電動車。 ▲張嬢嬢 56歲的交通勸導員羅大紅,12年里每天早高峰時段都站在蜀都大道與人民東路路口勸導交通。平峰時段,羅大紅會騎著電動車在轄區148條市政道路上巡邏,隔離護欄被撞開了,重新接好歸位;交通標志松了,要擰緊;近30千米的隔離護欄、3000余面交通標志在他的維護下井然有序。 花牌坊消防救援站,27名消防員每人都是志愿服務隊的一員。從建隊到現在,這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成了傳統?!懊恳粋€進來的新人,我們都會帶他去做,志愿服務的傳統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一直到了今天?!被ㄅ品幌谰仍菊沃笇T但唐盛說。 國家電網四川電力(成都高新)連心橋共產黨員服務隊成立21年了。設置一鍵通“連心橋熱線”電話,安裝“愛心閃燈門鈴”和“電表放大鏡”,主動買米買油、打掃衛生、送醫看病、親情陪伴……在他們的幫扶下,許多孤寡、殘疾、空巢老人過上了更有安全感的晚年生活。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群人,他們以平凡之善鋪就通往幸福的民生之路,才讓城市像家一樣溫暖、貼心、美好,為城市“賦魂”。
當文明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人人都將文明內化為行為準則和規范
這才有了緊急時刻的奮起一躍
平凡時刻的堅守如常
才有了城市
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