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川渝人社合作第八次聯席會議在宜賓召開。會上,川渝人社廳局負責人簽署了川渝人社2023年“十大專項行動”合作協議。
據悉,“十大專項行動”包括高質量就業先行區創建行動、公共就業服務協同行動、養老保險政策協同行動、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提升行動、川渝毗鄰地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共建行動、巴蜀工匠共育行動、事業單位人才發展協同行動、和諧勞動關系改革創新行動、人社法治建設協同提升行動、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協同應用行動。
完善川渝就業促進合作機制,圍繞《川渝“十四五”就業重點項目合作協議》,聯合實施“川渝就業政策協同計劃”“川渝就業服務聯動計劃”“川渝公共求職招聘互通計劃”等重點項目,聯合舉辦第三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就業創業活動周”,共同組織開展高質量就業指標體系研究,積極創建高質量就業試點先行區。 共同組織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招聘月等大型公共就業服務活動,高質量舉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指導模擬大賽,開展直播帶崗網絡招聘專項行動,進一步深化兩地人力資源交流合作。 加強養老保險政策制定的基礎數據收集、工作調研、風險研判、后續評估等協同,完善交流對接機制。探索在高竹新區建立川渝養老保險政策相融機制,共同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將川渝兩地納入國家養老保險領域創新工作試點地區,不斷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依托云貴川養老保險工作交流機制,爭取吸納更多西部省份加入,相互學習借鑒養老保險政策經驗做法。邀請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知名專家,組建川渝養老保險專家庫,提升養老保險政策協同參謀決策水平。 推動川渝基本養老保險全險種關系轉移“網上辦”“提速辦”,推進川渝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資金定期結算,進一步壓縮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辦理時限。 依托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共建區域發展功能平臺,探索推進跨省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共建,建立健全區域內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及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零工市場一體化聯動機制,聯合舉辦招聘引才、供需對接、品牌推介、勞務開發轉移等重點活動。做大做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聯盟,舉辦第三屆聯盟大會。探索創建中國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高竹分園。支持遂寧、潼南共建川渝毗鄰地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推進川渝毗鄰地區技能人才共育,職業能力建設融合發展。開展“巴蜀工匠”大師交流研討,技術技能協同提升。共同建設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總部、西部工匠城、“智能+技能”數字技能人才培養試驗區,引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依托川渝技工教育聯盟,互派技工院校師資交流,共育技教名師。開展技工教育專業共建、品牌共育。開展火鍋料理師等新職業標準開發,聯合培養職業培訓名師,打造川渝職業培訓品牌。建立完善人才評價會商研討、題庫共享、成果互認機制,共同開發川渝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共同承辦“巴蜀工匠”杯鄉村振興技術技能大賽,打造“巴蜀工匠”競賽品牌。 川渝人社官網共享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信息,推進招聘信息互聯互通。鼓勵引導川渝兩地事業單位將公開選調(遴選)人員對象擴大到川渝地區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促進人才有序流動。協同推進川渝兩地科研人員交流合作。推動人才評價結果互認共享,減少重復評價,對取得川渝兩地職稱的,用人單位可按需擇優自主聘任(用)。川渝兩地互派專業技術人才參加高級研修等知識更新工程項目培訓。加強事業單位薪酬制度改革協同,重點對深化公立醫院、高校、科研院所行業薪酬制度改革中的典型做法進行分享和探討,共享建議意見和調研數據,交流改革方案。 健全以勞動標準和用工政策為重點的協同機制,推進勞務派遣行政許可、特殊工時制度審批、集體合同備案審查在標準、程序等方面規范統一。完善川渝勞動關系公共服務內容、方式和標準,協同開展勞動用工指導、和諧勞動關系創建、企業工資分配指導等工作。定期聯合開展勞動關系形勢研判、排查風險,及時通報跨區域和共性勞動關系風險隱患,協同開展風險防范化解。完善最低工資標準協同調整機制、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制度,促進川渝地區低收入職工、一線職工工資合理增長。推廣九龍坡區、新都區國家級改革試點形成的經驗做法,推動重慶市勞動關系專項改革地區、四川省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綜合配套改革地區的和諧勞動關系改革創新協同。 協同推進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立法,強化行政規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決策制定出臺溝通協商。開展川渝人社普法宣傳月活動,舉辦川渝人社法治大賽系列活動,推進人社精準普法平臺及人社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按《川渝人社法治建設合作備忘錄》約定,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行政執法、行政執法監督等法治人社建設事項協同。加大川渝人社法治隊伍培育力度,不斷提升兩地人社干部職工法治素養。 印發《川渝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協同發展工作方案》,建立“一卡通”川渝聯動協同機制。制定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應用目錄清單和數據共享目錄清單。打造一批社會保障卡“一卡通”跨省應用示范先行區。依托人社西部數據實驗室,實現人社高頻事項川渝通辦、社會保障卡跨省應用,圍繞群眾日常生活實現“一卡通游”“一卡通行”“一卡通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