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決策和省委“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決策部署,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2020年以來,在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市場監管專項合作組框架下,省市場監管局會同4市市場監管局建立了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登記注冊專題工作“4+1”協調機制,聚焦“大市場、大監管、大服務”目標,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為抓手,組建登記注冊協調專班,定期召開工作協調會議,大力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登記注冊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截至2022年底,成德眉資市場主體總量達到426.97萬戶,占全省比例突破一半,企業與個體工商戶之比達到59:100,市場主體結構進一步優化。
統一登記標準,依托“四川省市場監管一體化工作平臺”,推進市場準入、退出一網辦;統一服務規范,開通掌上辦、網上辦服務平臺,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服務;統一信息共享,依托省市場監管局數據應用中心、省政務服務網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推進市場監管服務聯動;統一協同創新,創新做法獲得肯定的地區及時共享改革創新經驗,區域內其他地區全面對標學習,推進協同提高,建立創新改革協同推進機制,4市企業開辦時間統一壓縮至0.5個工作日,免費為新開辦企業提供一套印章,“照后減證、多證合一”改革從之前“三十三證合一”增加至“三十六證合一”;統一新設企業服務“四個機制”,即重點項目企業服務機制,新辦企業開辦環節訴求處理機制,新辦企業回訪工作機制,四市容缺受理工作機制。 省市場監管局將成德眉資地區作為登記注冊工作先行先試地區,組建成德眉資政策研究小組,以統一企業名稱庫作為工作切入點,倡導和逐步推行4市登記注冊部門“異地同標”,并在2020年統一了4市登記規范程序、企業名稱行業用語規范、經營范圍標準化登記,成為后續“川渝通辦”名稱自主申報字詞庫的統一、企業經營范圍規范化表述的統一、企業登記提交材料規范的統一的“三統一”雛形;成都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完善的載明市場主體名稱變更內容或合并分立內容的《登記通知書》目前已在成德眉資4市實現內容及格式統一,后續將在省市場監管一體化工作平臺中實現自動生成,供全省各級登記機關在登記注冊工作中使用。 成德眉資4市不斷完善“成德眉資一體化企業登記服務專窗”建設,啟動“重大項目直通車”綠色通道服務,為申請人提供就近服務、高效服務;制發《成德眉資一體化企業登記服務專窗辦事指南》,強化4市專窗工作人員業務培訓,為申請人提供咨詢服務時“一口清”;協調省局統一優化省局一體化工作平臺和自助打印設備,實現成德眉資申請人異地提交企業登記注冊申請、登記機關遠程處理和申請人異地自助打印并領取營業執照,暢通了異地領照的“最后一公里”。 2020年12月11日,在成都市政務中心企業登記注冊窗口,登記住所在德陽市的四川森淼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在大廳自助打照機上順利打印出公司營業執照正、副本,成為全省發出的首張異地營業執照。 2020年,4市市場監管部門向上爭取省局開放成德眉資4市登記部門信息查詢權限,實現對跨市域市場主體登記注冊數據的綜合性查詢統計、數據共享;同時提出登記注冊電子檔案互查需求,建議由省局牽頭建設登記檔案智慧查詢系統,該系統后上升為“川渝通辦”電子掃描檔案查詢系統,于2022年6月1日起正式開通,川渝兩地任一市場主體登錄該平臺即可在線查看自身登記檔案信息;依托成德眉資登記注冊綠色通道,在市場主體異地遷址登記注冊工作中,堅持對歷史檔案資料互查互信,并建立4市異地遷移登記臺賬,實現遷移登記無障礙運行。2020年至2022年共有1031戶企業在4市完成相互遷移。 社會企業已經成為調動社會資源參與社會治理的有效路徑,是保民生、穩就業、促發展的新生力量,得到了各級政府的充分肯定。成都市市場監管局積極落實“社會企業培育”相關工作要求,建立了社會企業認定體系,引入了專業認證機構,與德眉資3市做好社會企業方面的資源共享,引入“社會企業行業認定”通道,實現4市社會企業認定同城化協同發展。同時,通過天府股交社會企業板,為成德眉資等地的川內社會企業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資源對接服務。截至2022年底,4市認定的社會企業由2019年39家增加到193家,占全國已認定的各類社會企業總數的27.18%,全國領先。據專業機構統計,成德眉資社會企業在2021年共創造了8.83億元的總收入,提供4140個就業崗位,平均每家社會企業提供了21.34個就業崗位,累計服務約750個社區,受益居民超過11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