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地理位置
德陽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東北邊緣,西南距省會成都58公里,東北接綿陽市,東南與遂寧、資陽兩市交界,西南連成都市,西與阿壩州接壤。1983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為省轄地級市,四川省重點建設的九大城市之一,是成都旅游門戶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市幅員面積5954平方公里(建成市區面積近40平方公里),總人口大約392萬(市區人口近40萬)?,F轄旌陽區、羅江區、中江縣,代管廣漢市、綿竹市、什邡市3市,是改革開放后在成都平原崛起的一座新興工業城市。
德陽市境狹長,東西寬約65公里,南北長約162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為龍門山脈中段,山地面積1171.87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19.68%;中部為成都平原東北部,面積1838.75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30.88%;東南部為盆中丘陵,面積2943.13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49.44%。
德陽市河流分屬沱江和涪江水系,主要河流有綿遠河、石亭江、鴨子河、清白江、凱江等。此外,人工修建的四川省人民渠引來岷江過境水成為市境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利資源。德陽市最大水庫為繼光水庫,蓄水量8900萬立方米?!凹捌濍U阻盡,始喜原野闊”,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在《鹿頭山》一詩中對德陽的恰好概述。
02 地形地貌
德陽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東北部,南距省會成都41公里,東北接綿陽市,東南與遂寧、資陽兩市交界,西南連成都市,西與阿壩州接壤。 德陽市境狹長,東西寬約65公里,南北長約162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為龍門山脈中段,山地面積1171.87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19.68%;中部為成都平原東北部,面積1838.75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30.88%;東南部為盆中丘陵,面積2943.13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49.44%。
龍泉山脈北起德陽市羅江區以南,經青白江區、龍泉驛區至樂山市平羌峽,東緩西陡,其峰巒連綿起伏,走向各異,其南北兩段均傾沒于丘陵之中。 總的來說,德陽地處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北部,西部是著名的龍門山斷裂帶,地質條件不穩定,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平原相間其間。
03 氣候特征
德陽市地處中緯度,屬亞熱帶濕潤季風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市境內地形地貌多樣,氣候差異大,形成不同的小區氣候。氣溫沿山體坡面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立體氣溫顯著,氣候類型多樣,有山地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亞寒帶等。中部和東南部的平原和丘陵(占全市總面積的80%),受亞熱帶緯度地帶性影響,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 年平均氣溫15℃—17℃,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6℃,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5℃。年平均日照時數1000—1300小時,日平均氣溫終年高于0℃,≥0℃積溫5500—6000℃。極端最高氣溫37.3℃,極端最低氣溫-7.6℃。
年總降水量900—950毫米,降水量自西北向東南逐漸減少,西北部年降水量950毫米以上,中部900—950毫米,東南部960毫米以下。降水量多集中在5—10月,占年降水量的87—89%,降水量最多年達1400—1500毫米,最少年僅530—630毫米。 年平均無霜期270—290天。平均每年降雪日數1—3天,多出現在隆冬季節。平原、丘陵盛行偏北風,年平均風速1.4—1.6米/秒,春季風最大,3—5月平均風速在1.6—2.0米/秒之間,最大風速達14—19米/秒。秋冬季風最小,10—2月平均風速0.9—1.5米/米之間。
04 建制沿革
三星堆都邑興廢:德陽為古蜀國地,現代考古發掘證明,公元前21世紀后的夏商時期,今廣漢三星堆為古蜀國重要都邑??赡芤蚝闉幕虮薇粴в谏棠┲艹?。周秦政區: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即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滅巴蜀二國建巴蜀二郡,今德陽地區屬蜀郡??は略O縣,縣下有鄉亭。公元前276-251年,李冰任蜀郡太守,治水雒、綿(地名,今德陽石亭江、綿遠河一帶),除患興利,自流灌溉,受益至今。古今什邡有李冰祠墓承祀。
東漢初期,雒縣汛鄉(今旌陽區孝泉鎮)有姜氏一門三孝子(姜詩、龐三春、姜石泉),漢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姜詩舉孝廉,授江陽縣令。時"赤眉"亂軍至此皆敬畏孝子地。建安十八年(213)劉備進圍雒縣(今廣漢),軍師龐統"中流矢"死亡,后封靖侯,葬今白馬關,有祠墓歷代承祀。漢末蜀中學士綿竹人秦宓諫阻劉備興兵伐吳,被下獄幽閉。備死后,放出,受諸葛亮重用,官至蜀國大司農,助亮治蜀有政績。唐武德三年(620),析雒綿建置德陽縣,為德陽縣名之始,至今歷時1300余年,唐時德陽縣上屬益、漢州。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避"安史亂"奔蜀,宿萬安驛(今德陽羅江縣),反感"萬安"地名,曰"一安且不可,況萬安乎?"乃移宿縣城東外玉京山寶明寺。
唐僖宗光啟三年(887),西川節度使陳敬瑄書召曾任利州(今廣元),壁州(今通江)刺史的王建議事。王建亦謀不軌,率全軍進逼鹿頭關,瑄悔,力止之。王建大怒,破關而入,據德陽,進殺陳敬瑄據成都,后取東川,稱王號帝,建國前蜀。
明英宗天順八年(1464)德陽趙鐸于孝泉鄉起義,聚眾數千人,稱趙王,設置將軍、評事等官,聯絡川中多處義軍,流動作戰,成為著名首領,后被明軍和綿竹地方武裝殺死。明洪武十一年(1378),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王,蜀王之下陸續封郡王16人,華陽王已傳九代,德陽王僅傳三代,有8個郡王僅傳一代。嘉慶時(公元1800年前后),白蓮教起義活動在德陽、羅江、中江一帶盛行。羅江李調元的川西第一家萬卷藏書樓毀于此次兵火之中。1983年8月18日,國務院函安(1983)156號文批復:"同意設立德陽市。德陽市駐德陽城關,轄城區街道辦事處、漢旺鎮和旌陽、城區、八角三個公社。"1984年9月12日,國務院批復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設德陽市市中區的請示》:"同意撤銷德陽縣建制,將德陽縣的行政區域劃歸德陽市;德陽市設立市中區。1996年8月3日,撤銷市中區建旌陽區。
05 行政區劃
德陽市轄1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
行政區劃圖
德陽市 面積5818平方千米,人口381萬人(2004年)。
旌陽區 面積 648平方千米,人口 63萬。郵政編碼618000。區人民政府駐黃河東路99號。
羅江區 面積 448平方千米,人口 24萬。郵政編碼618000。區人民政府駐萬安鎮。
什邡市 面積 863平方千米,人口 43萬。郵政編碼618400。市人民政府駐方亭街道。
廣漢市 面積 551平方千米,人口 59萬。郵政編碼618300。
綿竹市 面積1245平方千米,人口 51萬。郵政編碼618200。
中江縣 面積2063平方千米,人口141萬。郵政編碼618100。
縣人民政府駐凱江鎮。
06 民族人口
德陽市總面積5818平方千米。
總人口381萬人。
-------------------------------------------------
市人民政府駐旌陽區,郵編:618000。
代碼:510600。區號:0838。
拼音:Deyang Shi。